您的位置: 首页 > 基层组织动态

基层组织建设年简报(第五期)

更新日期:
好东西收藏起来!

我市注重创新社区工作机制

 着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连心桥”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我市以开展五有一创活动为主线,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示范点建设为抓手,突出服务主题,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构架街道社区党建连心桥

一、建机构、强班子,创新领导机制。市委紧紧围绕切实加强社区基层组织正规化水平建设,以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入点,追求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和有机统一,不断夯实五有一创工程实施人才基础。一是建强社区班子。在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方面,桦甸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桦甸市城市社区党总支书记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对社区党总支书记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办法,采取述职、测评、走访等方式对现任10个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面考核,并全部纳入组织部备案管理。二是配强社区党组织专职干部队伍。通过内选、外聘、下派、公益岗位开发等方式,使每个社区专职党务干部达到23名。摸索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通过社区民主推荐、街道党工委考察确认、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的办法,共选拔19名社区后备干部。三是建立市、街道两级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全市街道社区干部赴吉林市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域外先进社区建设的经验,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街道及社区干部的进取意识。鼓励和引导社区干部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全市现已有6名社区工作者取得助理社会工程师资格,今年还将有43名社区工作者参与资格考试。

二、建制度、明职责,创新管理机制。紧紧围绕服务社区建设和服务社区居民这一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一是建立社区协调联动机制。书记每月召开总支委员、居委会成员、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会议,听取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服务中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汇报。二是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按照地域划分网格,落实专人管理,居委会成员每人负责一片,协调居民组长、楼长开展群众工作,形成一个多员、一员全责、信息共享、归口管理的服务管理机制。三是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社区活动场所包保帮建、社区党组织目标管理、议事决策、党务公开等工作机制,推行社区党组织服务承诺和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四议两公开等协商议事制度,充分发挥大党工委作用,多渠道寻求资金、政策上的帮扶,引导社区党组织、党员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作出切合实际的承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机制。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准入原则。建立居民诉求绿色通道,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建立社区警务工作机制,民警依托综治维稳协管员、志愿者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五是实行组织目标管理机制。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的五个方面,通过征求意见、集中讨论、民主决策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全市10个社区,明确各个社区年度目标、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联络员及协办单位,并上墙公开接受居民监督。

三、建网络、筑平台,创新服务机制。为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让社区居民受益,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方针,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地创新载体,完善、健全服务网络与服务体系,努力服务社区居民、丰富社区文化、确保社区平安,精心打造现代化新型社区。一是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结合社区实际,分别建立党员、助老、助残、青年、巾帼等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坚持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目前社区志愿者队伍已达到1200余人,充分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发挥了志愿者在服务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建立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服务大厅、社区便民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实现一厅一园一超市(在街道社区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依托社区建立爱心家园爱心超市),做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真正做到社区居民动嘴,街道社区干部跑腿,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赞誉。三是开展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两委员一代表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做到三个必到、五个必访(居民有突发事情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有家庭纠纷必到,对家庭困难、生病住院、下岗失业、劳教释放、孤寡老人必访),进一步增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党员、党组织,党员与居民群众,居民与居民,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其他组织及辖区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展以一帮一结对帮扶及情系辖区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用我真诚服务,换您真心满意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了党员示范岗765个,结成互助对子1100多个。四是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按照10个社区的不同特点,从平安社区、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等方面,着力进行特色社区创建。目前,启新街道向阳社区已经建立一个22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成为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

(市委组织部  蒋剑秋  单奕铭)

 

 

启新街道南环社区

开展四民工程 打造社区党建工作亮点

 

为充分体现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启新街道南环社区立足于夯实基础、强化基层,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党建的活动载体,扎实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以聚民、育民、安民、利民为主题,积极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一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实施聚民工程积极推行社区党员台账式管理制度,做到四个延伸,即向离退休党员延伸、向流动党员延伸、向下岗职工党员延伸、向在职党员延伸。先后将34名破产、倒闭企业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到社区,及时编入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正常的组织活动,接受组织管理和教育。建立了社区流动党员活动站,定期组织社区内15名流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离乡离土不离。建立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制度,做到有目标、有活动、有管理、有考核,充分发挥在职党员思想上的带头作用、政治上的示范作用、服务上的表率作用。

二是强化思想教育,实施育民工程为加强党员思想理论素质的培养,在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中,开展感恩比贡献活动。清明节组织党员祭扫烈士墓,七一组织文艺汇演,永远铭记党恩,歌唱家乡巨变。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活动室、市民学校的作用,积极开展以争做文明市民为主题的育民活动,采取学习培训班的形式,一月一主题,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活动。目前,培树学习型家庭典型10户,在社区居民中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

三是创建平安社区,实施安民工程在居民住宅区,采取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三位一体的小区治安管理模式。同时,注重在载体建设上下功夫。建立了一站、两室、三队,即一站: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两室:社区警务室、信访室;三队:消防安全队、法制教育宣传队、安置帮教队。同时,社区还与市检察院共同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服务站,定期组织社区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法律法规学习,有效预防了辖区内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四是发挥服务功能,实施利民工程社区始终把爱民、便民、利民作为党建工作的主旋律,开展了面向社区残疾人、贫困户、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人性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群众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社会化服务三个面向服务活动,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群众生活、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区实行一站式办公,2011年,共接待医保参保及续保人员5873人次,低保续申请2500多人次,开展家政服务等内容的技能培训12次,培训各类人员100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0多人。(启新街道    驰)

永吉街道宏伟社区倾情

打造十分钟就业圈

 

自永吉街道宏伟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始终把就业援助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就业援助措施、丰富就业援助手段,以构建救助型社区为主线,创新性开展十分钟就业圈特色活动,实现企业、待业人员双向自主选择,十分钟内就近上岗的目标,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进门入户,摸清就业底数。社区定期开展以登门入户为主要方式、以就业和失业登记为主要内容的调查摸底活动,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对辖区居民做到六清,即人口清、劳动力技能状况清、就业困难群体清、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收入和再就业情况清、政策落实情况清。并分类建立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台账,对就业援助对象做到三明:即人员底数明、技能特长明、就业愿望明,为有效开展就业援助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调查摸底,将社区内483名有就业意向的人员进行了登记造册,并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技能、就业需求进行了分类管理。

走访企业,明确用工需求。社区定期对市内各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企业招工用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深入了解企业用工条件、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要求,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的用工协调沟通机制。每周定期到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领取全市用工信息并张贴在社区广告栏、到各用人单位搜集空岗信息、因地制宜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并结合社区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措施。

强化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依托社区党员教育平台、市民学校、外来务工人员活动站、流动党员服务站等多种学习阵地,对社区内需要再就业人员加强职业指导培训,使他们提高就业技能、素质水平,社区主任、居民委主任进行跟踪培训,与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转变失业人员择业、再就业观念,引导更多的社区无业人员积极投入到就业培训队伍中来。目前,已培训待业人员263人次。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宏伟社区在企业用工、就业需求方面做到了心中有数,方向明确。通过在社区开展对接平台,使企业用工与就业人员基本在十分钟内达到双向选择,提高了用工效率。截止到目前,已有93人通过十分钟就业圈方式找到了工作。

        (永吉街道宏伟社区    梅)

 

 


继续浏览↓

上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简报(第四期)

下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简报(第六期)

Copyright 2008-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0000000号
中共桦甸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2008-2010   联系电话:0432-6224734
桦甸市政务信息化办公室设计制作   电子邮箱:xinxi488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