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之窗

返乡创业“三步走” 把人才“吸”在农村

更新日期:
好东西收藏起来!

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近年来,桦甸市通过强组织、育产业、创环境,引导人才资源向基层流动,积极迎战乡村振兴发展中“谁来种田”的巨大挑战,牢牢把人才“吸”在农村。

强组织引人,走乡村人才振兴之路。桦甸市着力构建“富余劳动力—创业生力军—村级领头雁”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从农村外出人员中培养村“三委”干部,鼓励引导其返乡,担任村级“领头雁”。一是用好乡情纽带,利用“三节”有利契机,由市级领导带队,联系走访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二是市乡村逐级召开“返乡创业”恳谈会,邀请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具有一定资金和创业能力、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返乡流动党员代表参加,广泛征询他们的意见建议,让返乡流动党员在感受家乡变化和乡情温暖中增强家乡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三是高度重视返乡创业人员发展空间,对有成就、贡献大的返乡创业者吸纳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长期扎根乡村、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能力、年轻有为的返乡创业者,通过鼓励引导和大胆起用,使他们进入村“三委”班子或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同时积极推荐市乡村三级新时代乡贤人选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吸引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截目前,返乡创业人员中“两代表一委员”有56人,进入村“三委”班子的有76人,纳入村级后备人才管理160被评为新时代乡贤154人

育产业聚人,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个好的产业能让人“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农村要想留住人,必须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桦甸市采取“返乡创业示范乡镇(街)+示范基地+企业示范户”模式,初步形成了“乡乡有基地、村村有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真正让返乡下乡人员干在村头、富在地头。培育八道河子镇绿林李家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基地总面积达280公顷,共有社员178人,带动全村剩余劳动力近百人,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创建二道甸子镇创新创业园区,建有三大功能区,打造创新型专业孵化器,预计首批入驻20家企业,可创造社会价值5000万元。建成大学生返乡创业园,引进创业项目50余个,园区上榜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依托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桦甸市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开发出红石湖、森林氧吧等多个标志性景区景点,打造全域旅游“金招牌”。其中,累计投资110万元,扶持桦郊乡友谊村花海项目,项目占地20公顷,规划配套农贸区、休闲区、民宿客栈等基础设施,2017年,仅花海门票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建成全省县级功能齐全、体量最大的电商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服务网点镇村全覆盖,带动了一批返乡创业者“触电”发展2017年电商交易额达4.4亿元

创环境留人,走服务保障固本之路。一是夯实组织保证围绕“431”产业体系,桦甸市对重点返乡创业项目实行“四位一体”联合包保,即市级领导、责任部门、属地单位共同包保和企业主体推进形成一体,切实保障企业水、电、路、讯等生产要素到位,整体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制定落实桦甸市招商引资鼓励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启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项目提供融资贷款、项目用地、手续办理、税费减免、初创企业补贴等全方位服务。三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00余万元,扶持创业者250余人。三是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和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大厅高效运行,开展约办、领办、代办、承办服务,为返乡创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公布首批事项清单882项,涉及返乡创业8项,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流程,降低了创业成本。


继续浏览↓

上一篇: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万鑫来桦复审验收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下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Copyright 2008-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15004829号
中共桦甸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2008-2017   联系电话:0432-66224734
桦甸市政务信息化办公室设计制作   电子邮箱:xinxi4884@163.com